为深入了解当地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推进文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实习就业,7月2日,君山书院党支部书记刘卫东、院长张艳带领专业教师团队,前往枣庄鼎薪艺术馆、马铭造像印工作室开展实地调研。

作为省级非遗工坊的典范,枣庄鼎薪艺术馆、马铭造像印工作室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分别将书法、土陶、篆刻等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创设计。调研团队与艺术馆、工作室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就非遗传承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文创人才培养,以及书法篆刻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交换了意见。艺术馆、工作室负责人分享了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强调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对文创人才的重要性。书院教师则介绍了当前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专业素养,希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近年来,薛城区在文化 “两创”工作上成果显著,先后成立了薛城篆刻研习基地、马铭造像印工作室等研学基地,连续多年举办篆刻公益培训班,培养了百余名骨干成员,其篆刻工作模式还获评省民间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君山书院作为学院文化育人的特色平台,此前已通过 “非遗进课堂”“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将伏里土陶、鲁班锁等省级非遗项目融入教学实景。
此次调研是君山书院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路径的重要举措。刘卫东表示,通过“技艺传承+创新实践”模式转化为课程资源,形成“课堂即工坊”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工匠精神。张艳指出,通过与行业一线艺术馆、工作室的紧密合作,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引入校园,让教学更贴合市场需求,培养出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文创人才。

此次调研不仅为君山书院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实践依据,更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社会担当。未来,君山书院将继续推进与相关企业和工作室的合作,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逐步构建起非遗传承与现代职教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 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