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激发青年学子理论学习热情,近日,学院2025年“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在学术报告厅举办。学院领导郝荣平、张华伟、王念、闫博、郝艺出席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同志及思政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此次赛事,历经初赛、现场晋级赛层层选拔,最终7名选手以精彩表现登上总决赛舞台,展开思政理论与青春表达的激情碰撞。

多维主题彰显青春思考,创新表达激活课堂活力。决赛现场,选手们紧扣“讲述红色经典”“讴歌成就发展”“传承诚信精神”“讲述清廉故事”四大主题,将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有机融合。经济与信息技术系张慧茹以《以青春之名 守廉洁之心》为题,从陶行知“一生两袖清风”的典故切入,结合校园诚信案例,阐释“廉洁三心”的时代内涵;经济与信息技术系霍伟杰在《清廉传千古 赤忱映山河》中,串联包拯掷砚、周永开植“清风林”等古今典范,以“一钱太守”的典故诠释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农学系郭妞妞则以《红色基因的青春密码》破题,通过“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与北斗团队的青春誓言,解码信仰、创新、担当的时代传承。选手们善用互动式教学法,或播放台儿庄大战历史影像,或设计“清廉选择题”现场问答,更将枣庄石榴产业振兴、铁道游击队红色资源等本土案例融入课堂,让思政理论从书本走向现实。
以赛促学赋能思政教育,多维评价淬炼育人实效。赛事评审严格参照教学设计、课堂表现力、创新度等多维标准,最终经济与信息技术系张慧茹、霍伟杰斩获特等奖,农学系郭妞妞、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文琪获一等奖。大赛同步评选出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及优秀奖24名。



“选手们用‘00后’的话语体系解读理论,让思政课有了‘青春味’。”评委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敏点评道,赛事既检验了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深度,更推动“被动听”向“主动讲”的教学转型。据悉,获奖作品将纳入学院思政课案例库,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组织部分优秀选手深入社区开展宣讲,让思政教育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此次比赛是学院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的生动实践。通过搭建“学生讲、讲给学生”的互动平台,既锻造了青年学子的理论阐释能力,更让思政课成为滋养理想信念的精神沃土。正如参赛选手在结语中所言:“当我们用青春视角解码红色基因,思政课便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成为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密码。”这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鲜活注脚。(通讯员 刘瑞珍 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