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希震深入新能源与汽车工程系,参加并指导该系周二例行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在公共实训基地4号楼“奚仲讲堂”举行,聚焦“对接岗位、数字融合”的课程开发主题,新汽系全体教职工参加研讨。
本次活动在前期研讨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程层面的构建与优化展开。首项议程为“课程标准的内涵、原则与关键要素”专题讲解,为后续课程开发夯实理论根基。随后,各教研室主任依次汇报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教学方案,旨在将专业群建设思路与课程体系诊断切实落实到具体课程设计中。最后环节以分组实操与集中汇报形式进行,各专业组围绕一门核心课程,绘制“知识—能力—素养”图谱,并系统设计模块化课程结构。

刘希震在认真听取汇报与研讨后,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专业深度与实践成效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高质量教研是学院提升办学水平、培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支撑。面对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升级新趋势,他呼吁全系教师积极掌握AI技术,善用大模型工具优化教学设计,通过“AI+教研”模式提升教学效能,打造系部技术应用新特色。

刘希震强调,教研工作必须坚持成果导向。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在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方法创新、教材编写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形成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的实质性成果。他特别鼓励青年教师把握政策机遇,提前布局高质量成果建设,以新政策、新理念为切入点,开展差异化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完善“传帮带”机制,营造全员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教研生态。
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节奏紧凑、内容扎实,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分享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有效促进了产业需求向课程体系的转化落地,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融合、成果导向”的教研路径,为持续推进“五金”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讯员 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