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增强师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10月28日下午,君山书院组织师生赴枣庄市文化馆与枣庄市博物馆开展实地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开启一场地方文化传承之旅。

在枣庄市文化馆非遗展厅,师生们系统参观了“鲁风遗韵——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厅内丰富的实物展陈、图文资料与多媒体展示交相辉映,全面呈现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师生们驻足细观,重点了解柳琴戏、鲁班传说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艺术精髓与历史脉络,并对伏里土陶的质朴肌理、鲁班锁的精巧构造、大成青铜器的精湛工艺、齐氏毛笔的匠心传承等地方代表性手工艺项目充满探究热情。市文化馆副馆长王栋结合展品生动讲解,从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到当代传承现状,让师生们对地方文化生态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

随后,师生一行转场至枣庄市博物馆。在“枣庄历史文化陈列”展区,一件件承载着岁月印记的珍贵文物、一幅幅记录着发展变迁的历史资料,串联起枣庄从古国文明到近代工业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师生们尤其对枣庄作为运河文化重要节点城市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与现代化的展陈技术,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历史文化与乡土教育课。
君山书院副院长王方玉在活动中表示,此次研学是书院推动“非遗进校园、文化育新人”系列活动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走出去”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师生近距离触摸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他强调,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市文化馆、博物馆的合作,推动更多地方文化资源“引进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

君山书院人文素养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活动,并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收获颇丰,不仅为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文化素材,更启发了非遗教育的新思路,后续将把研学所得转化为鲜活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同学们也深有感触,坦言通过这次活动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未来将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实践活动,主动担当地方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

我校以“班墨奚”匠心文化为核心,以“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为实践平台,以君山书院“育人空间”为传承阵地,持续深耕非遗传承实践探索,育人成效日益凸显。此次校馆联动研学活动,正是推动非遗保护与教育融合的又一实际举措。未来,学校将继续拓展校地合作路径,搭建更多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实文化支撑。(通讯员 吴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