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农学系翰墨轩书画社开展以“菊韵墨香·纸短情长”主题书法活动,不设繁复环节,只以笔墨为桥,让“孝”“家”“岁岁安康”等字句,成为孝亲暖意的具象表达。

活动的精髓,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每一张宣纸的笔墨风格与心意交融中。以行楷书写“孝”字——上半部“土”的横画稳实端重,承袭了楷书的规整与敬意;下半部“子”的弯钩则略带轻扬笔锋,流露出行书的灵动与亲切。这一笔一画,仿佛将青年一代对长辈的牵挂,既书写得庄重踏实,又饱含鲜活生机。
与此同时,“遥知兄弟登高处”的诗句以清秀的楷书工整誊写,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真挚细腻的惦念;“家”字的结构稳如磐石,恰似日常烟火中的温暖依托;而“岁岁安康”的撇捺则舒展自如,如同一声敞亮而深情的祝福。这些取自经典诗词与生活祈愿的字句,让“敬老孝亲”的内在情感,转化为宣纸上可触可感的郑重表达。
没有炫技的笔法,这些纸上的字迹,堪称这个重阳节最朴素也最深情的信笺。无论是“孝”字中郑重与灵动交织的笔锋,还是“遥知兄弟登高处”笔画间流淌的思念,亦或是“家”与“岁岁安康”墨迹里蕴含的温软祈愿,它们都以一种兼具规整与灵动的笔墨风格共同诉说:重阳的传统,并非陈列于古籍中的遥远符号,而是可以落在纸上、融入日常的真切心意。
字里藏情,藏的不仅是墨韵,更是青年一代对“敬老孝亲”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朴素的践行。书画社的社员们通过这次活动证明,传统文化的温度,正顺着这些专注写下的字句,深深扎入当代校园生活的肌理,完成一场无声而有力的代际对话与情感传承。(通讯员 王萌)